经验 | 4年成为500强外企最年轻的高级经理,我做对了什么?

作者:Stacy 分类: 自我提升 发布于:2018-2-4 16:27 ė1388次浏览 60条评论

Stacy按:


前段时间说我升职了,要写写我的经验和想法。终于抽出时间写这样一篇文章,比较长,不全是干货,有点儿煽情,都是真实想法。


1


那天在北京线下活动的时候,我讲到自己刚工作时候的故事。


虽然是作为管培生进入公司,但那时候作为一个职场小菜鸟,不知道以前在学校里作为一个还算优秀的学生,在职场中究竟会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人士,会不会像我大学时看的那些职场小说中的女主一样,披荆斩棘,打怪升级,迎来一个更强大的自己。


那时候我看着一些级别比我高不少的资深同事,觉得他们好厉害啊,思维缜密、行业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不知道我到了他们那个年纪,能不能到这个职位呢,还是许久都会是像现在这样没有起色。


那时候恐怕我自己都不会相信,我当初以为的职业生涯终点,竟然在我29岁生日还未到来的时候就实现了。





前段时间有猎头给我打电话说有个很好的机会适合我,我谢绝了,我说马上就要升职了在等正式宣布,所以暂时不考虑新的机会。


猎头也很惊讶,说我知道你们公司这个级别都是三十好几的人,你这么年轻就做到了。


那天在公众号发消息的时候,我收到了许多声恭喜,也有不少人猜测是不是D级别的职位。当然不是,所在的公司是大外企,级别扁平化,级别设置得少,导致稍微高一个级别,在其他公司也许就差得比较多了,因此升职也就特别难。


4年里我升职两回,也是公司最年轻的高级经理之一,“之一”也是为了措辞严谨,但实际上我觉得也许可以去掉。


我知道这个成绩对于许多大牛来说,微不足道,甚至有的人会觉得,牛人才不会在职场上混死工资,大把的人都去创业、成为头部公众号、内容变现等等。


但那些毕竟属于少数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认真工作、踏踏实实走好当下在职场中的每一步更实际。


所以我还是想要写写我的经历,作为一个出身平凡的普通女生,我的成长过程也许有更多的借鉴意义吧。


回想这4年的经历,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足够努力,也足够幸运。



2


我做对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了一个好的平台。





什么样是好的平台?


广阔的视野?宽松的文化?公平的环境?优秀的人才?很幸运,我毕业之后进的这家公司,全都有。


我承认,我平时写的许多经验分享,有些人会觉得很理想化,觉得因为环境好,所以一切似乎更加容易。但自己所处的环境不好, 所以无计可施。


有一次在读者群里大家讨论事情,我简单提了一句,尽可能要在职业生涯早期进入大平台,有人怼我说,说点实用的吧,谁不知道大平台好,僧多粥少没多么多机会。


但我觉得,你所陷入的这种不好,既然知道是由平台和环境决定的,那你究竟做了多少努力摆脱这种环境,来到一个更好的环境呢?


我所认识的一些朋友,有些也并不是一下子就到大平台的,而是通过曲线救国,一点点努力,跳出原有的环境实现的。


朋友Z,毕业时在一家半死不活的企业做销售,后来想进互联网,先平薪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待了两年,挣扎了两年之后上次见他去了腾讯了。


朋友K,毕业时在一家还不错的国外律所,待了一年之后找机会跳到了一家他最想去的一个律所。


你看到的那些令人羡慕的机会,并不是所有人都一蹴而就的。


而且就算是给了你一个不错的平台,你也需要有甄别它的经验和能力啊。我虽然看上去比较顺,但也是读书时做了不少于5、6份实习,才学会判断什么样是适合我的平台。


所以每当有读者问我,我在国企/机关,环境不够公平,我没背景也不受器重,更没有办法升职,要怎么办?


我的回答通常都很简单,要么你就学那些没有背景但最后也做得很好的人,学不会要是还想升职加薪,就只能换一个平台,要么狠要么滚,在这里抱怨有什么用。


成年人了,要学会找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


3


我做对的第二件事,是干活,很实在地干活,因此收获了口碑。



我的老板有的时候会开玩笑,你这孩子太实在了,什么事情都做得那么实在,把自己搞得太累了。有的事情其实不用太当真。


其实也不是不想偷懒,是我真的不太会偷工减料。和老板这样,和平级也是这样。


老板交代个事情,有时我接到的时候也觉得这太麻烦了、太棘手了、太费事了、太费时了,但还是会硬着头皮达成目标。只不过在做之前,我会花不少时间去思考怎么样完成比较省力,而不是讨价还价降低目标。


这就导致了,我做过更多失败的尝试,或者同样的事情,我可能踩的坑比别人的多。


但是同样的,下一次从坑里爬出来的更快一些,这就是积累了经验,或者能够教别人如何避免掉进坑里,这就是发挥了更多的价值。


为什么许多人听了许多分享一直在学习,却没有对生活产生任何影响?因为从别人那里直接听来的道理和方法,必须要经过你自己的关联、实践、总结,才能内化成为你的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现在回想一下,那些当初嫌麻烦复杂的事情,最后却是让我收获最多的。


因为不会偷懒耍滑,所以我收获了还不错的口碑,我猜这个在最后升职的阶段也起到了一些作用,有些资深的前辈曾经主动表示过要为我写360度评估。


“口碑”是我一直相信的事情,过去的文章中也提过好多回,所以我一直都很爱惜自己的口碑,希望每次有合作的人,都能够相信我做出的承诺和事情质量,小到什么时候交作业,大到盯项目的认真细致程度。


你怎样做事,你就是怎样的人,你脑门上就贴着怎样的招牌。



4



我做对的第三件事,是抓住机会,如果没有现成的,就去创造。




我最后的升职材料里,有不少于两个案例,开始是很小的机会,甚至有些是dirty work,没人愿意在已经很忙的时候再接手这个。即使有的时候被安排,就把这一次的赶紧做完拉倒交差好了。


我做了尝试,尝试之后随之而来的是第二次合作、第三次合作,然后把这些起草一个完整的的合作方案,针对未来的一系列相同情景使用。这些合作就变成了一些可以分享的best practice,而这个方案则变成了流程。


明年起我们在这方面要有更多的合作,而我因为先行一步积累了不少经验,所以这些都变成我来负责。


在职场中,很少有一个现成的好到爆的机会随意降临在你头上,更多情况下,机会在到来的时候,往往会伪装成困难。


如果你认出了机会,冒险去做尝试很重要,还记得我教米粒同学的“学习曲线”么?你早去做、早犯错、也早成长,这样当别人刚开始的时候,你已经成了先行者。


另外做的时候,要做就多投入精力做好,做一票大的,比犹豫尝试一丁点重要。


我有两个客户,一个看到机会的时候很配合,在我的建议下投入比较多,最后收获也超出预期;


另一个比较谨慎,在有前一个客户成功的案例之上,和我反复开了许多次会,询问许多执行细节,最终终于下定决心做,但失望的是,他们的投入看起来只像是简单试水,所以最终效果一般。


然后他们就可以心安理得拿着这个结果去给领导看:看,我们已经做了尝试,但效果一般。所以他们下一次就更加保守谨慎,不愿意投入。这样往复循环,他们最终“说服”了自己,新的机会不好。


很多时候又不需要你破釜沉舟,哪来那么多犹犹豫豫。


5

我做对的第四件事,可能会有不少人猜到,是开始记录自己的职场生涯。





因为写文章要绞尽脑汁寻找素材,所以养成了平时多观察积累的习惯。老板或者同事无意说的一句话,让我觉得有启发,就会立刻记下来,在之后的文章中分享给大家。参加培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觉得很有帮助,也会系统整理复盘。


要检验自己的想法对不对,就上网搜、看书,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之后,再动笔写。自己遇到困惑,就找朋友吃饭,向mentor请教,一边吸收、一边分享。


通过这3年多的记录,我出了一本职场书《光速成长》,口碑不错,影响了一部分读者,结识了许多圈内圈外的朋友,做了一些好玩的事儿,我的世界因此而大不同。


我自己是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职场、生活都是。


6


以上是我总结四件做对的事情,现在我想说一说幸运这件事。


我最幸运的事就是,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里,遇到一些好老板。





还记得我今年2月份写过的一篇《升职失败我为什么不跳槽》吗?这次升职之后,我老板和我特意说了一件事:


当时其实大家觉得我的能力也够了,要是换别人也就通过了。但大老板还是很坚定地say no,即使我是对方一手带出来的。


Ta觉得如果这样我的职业生涯太顺了,对我长期发展不一定是好事,要再hold我一段时间。


Ta和我的老板说,职业生涯早期有一些挫折是好事,能提高人的职场成熟度,希望我能够更加solid的状态去应对之后的挑战,这样对我长期更好。


当时的我是很不理解的,但现在回头看,这半年多的成长确实是之前所没有过的。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虽然不一定恰当,但是我想感慨的是:


真正对你好的领导,不一定是能够帮你争取直接升职加薪的,但一定是考虑到你的成长和未来发展的。

7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情商不高的人,在职场中也不属于特别会来事的人,还遇到了许多愿意帮助我的人,我也想过为什么,凭什么?


可能是我比较简单比较傻吧,不会有那么多套路和心眼。也可能是我年龄不算大,大家愿意帮我。


但最重要的是,要让自己成为值得被别人帮助的人。


你只有做到了一定程度,才有资格在那里等风来;没有做到的话,不要幻想自己是在风口上的那只猪。


足够努力,才会足够幸运。


(完)


在旧号上发布过的相关文章:

【322】升职失败,我为什么不跳槽?

【315】当一个优秀的菜鸟,就是为了有一天不当菜鸟

【213】凭什么你就能获得好的机会?

本文出自 Stacy职场记,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