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跳出偏见的陷阱-自证预言

作者:Stacy 分类: 沟通 发布于:2016-10-11 23:30 ė2525次浏览 60条评论

假期里有位读者和我咨询,快结束的时候向我抛出了最后一个问题,说可能是自己还不够成熟吧,工作中有个同事,合作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对对方有偏见,怎么办?


如果你在网上寻找主题位“消除偏见”的文章,它们大多数都会告诉你:只要有一颗开放、平和的新,学会换位思考,加深对事物合理性的了解,偏见就会消除。


这类回答听上去有点道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那么可行。我们或多或少都会理解对方令我们讨厌的原因,比如对方成长的环境造就了这样的性格,又或者讨厌其实是因为我们自身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这是一种自我映射......


但即使知道这些原因,偏见依然挥之不去。一定有一种更加具体的操作方法,能够从某个环节入手,帮助消除负面偏见。


所以当时听到这个问题,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对方:“你听说过自证预言吗?”


自证预言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Robert K. Merton)提出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指的是人们先入为主的判断,无论其正确与否,都将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以至于这个判断最后真的实现。


你一定听过不少这样的例子:让学生做测试,随机分组,选取一组,告诉他们说他们的测试结果表明,他们的智商很高,以后前途无量。一段时间之后,这组学生成绩和平时表现进步程度都要高于其他组的学生。


这其实是心理学上著名的实验。当产生一种心理预期的时候,会对我们接收到的外界信号加以筛选,符合预期的接收,不符合的自动过滤,从而更加容易强化并塑造我们的行为以符合预期。


所以这就是你为什么不该把事情往坏的方面想,也是积极暗示方法的心理学依据。



说这么多,在人际关系消除负面偏见上,究竟应该如何运用这个理论呢?


我建议你拿出一张纸,按以下几个步骤操作:


  • 画一张表,左侧第1列写下几个人的名字,包括有偏见的,以及相处觉得愉悦的。

  • 紧挨着的第2列,列出你对他们的印象和特点。

  • 第3列,列出你和他们平时的互动方式。

  • 第4列,写出你们之间平时沟通相处的结果。


举个栗子:以下是我做这项练习时候的记录,人物用了代号。




接下来要做的重要一项是,遮挡住前两列,直接看后边两列,会得到下图:



只看互动方式和结果这两列,我们会发现结果和互动方式是相互应证的,和对方的性格特点反倒没有那么大的关系。


和任何一个人沟通,如果事先有偏见而产生担心防御的心态,用这种方式相处,自然就会更容易产生不顺畅的结果,从而反过来强化这种互动方式,加深我们对他的偏见。相反,没有偏见、互动方式轻松愉悦的,沟通也会更加顺畅。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偏见很容易就会被应证。对一个人产生偏见,觉得对方不靠谱的话,他出现了一次不靠谱的行为之后,就会想当然地认为“看嘛,我就说他不靠谱”;而觉得靠谱的人出现同样的行为,则是“就这么一次,他应该不是故意的。”


因为有偏见,不够相信、信任对方,这种担心就变成我们行为的调整,你以为自己在调整,实际上会导致结果的强化。



所以回到消除对他人偏见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行为做一些调整。


比较可行的操作方式是从表格的第三列——沟通互动方式着手:担心变信任,防御变坦诚,小心翼翼变成放松开玩笑,再看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


和自我相处也是一样,例子中的“向日葵”其实是指我自己,以前我总提醒自己不要犯懒,结果就是越来越容易泄气,失望,接受“我就是这么懒”的事实,任何事都以此为开脱。


行为调整的话,我需要做的是停止和自己的这样互动方式,为一些事情找到客观合理的原因解释,用更加积极的方式和自己相处。自从不常提醒自己懒,我发现我真的勤快了许多,不打鸡血、不用强迫说服自己也能很自觉主动地做一件事。


这就是跳出偏见陷阱的正确打开方式。

本文出自 Stacy职场记,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