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年小朋友2年换3家公司:低水平积累的职业发展陷阱

作者:Stacy 分类: 初入职场 发布于:2020-2-1 14:27 ė851次浏览 60条评论
来公司刚满一年的一个小朋友K离开公司了。我和几个熟悉的同事聊起来,都觉得有点可惜。因为小朋友挺聪明的,悟性好,是个好苗子。

只可惜,好苗子,如果没有在一个合适的位置、被合适地引导、深入地做事,大抵也还是浪费了自身优秀的条件。而这样的人,真的挺多的。

 


去年K来面试别的团队职位的时候,同事和我面的她,从头到尾听下来,对她印象还是很深刻的。觉得做事挺认真负责,也挺聪明,挺有自己的想法。

同事和我的想法差不多,但后来在讨论面试结果的时候,其他的面试官有不同的反馈,觉得之前她做的事情并没有太复杂,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出色。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因为之后的事情多少也反映了这点。

虽然上一家也是大公司,只有一年就跳槽,但我们觉得应该不是太大问题,何况那家公司文化也比较tough,可能真的是第一份工作,没想清楚吧。

同事帮助争取了好半天,后来小姑娘顺利入职了,虽然不是一个团队,但我们之间也有合作,加上面试时候见过,所以后来她也经常来找我,和我聊工作,我算是非正式的mentor角色吧。


我其实挺看好她,也挺喜欢她,所以也会给一些建议。她想升职,我给过她建议,她工作中有个项目,需要和两三个部门打交道,很重要,但是老板也不怎么管。

我帮她分析,你这个项目本来就好,做好了对你的职业发展有帮助。现在这几个部门之间的分工混乱,互相推诿多,而且交付的东西也需要一些标准来审核,一套完整的项目分工、上线、审核、数据追踪你弄下来,能力提升,做的事情也能被别人看见。而不是来回传话,给人印象中是个“打杂”的角色。

K恍然大悟,说我回去想一想怎么弄。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她没有去做,和老板做了讨论,可能也没有和老板表示自己想做,所以老板只好抓着个别的组的人“义务”做了这个事。

中间也有一些工作方面的来往,我都隐隐觉得哪里不对,比如常常一个事情来回讨论,我觉得安排得不是很清楚,再或者是有业务往来,但我没有看到过任何的分析报告。

 


我觉得K的工作没有我们想象中做得那么出色,所以在一年的时候,K的老板想帮她提升职,收集反馈的时候,我回复了邮件说:

抱歉,虽然在一些方面做得很棒,也很认真负责,但是我觉得K还没有达到这个级别的标准。希望K能够在接下来的一个季度里在改善流程、分析总结、组织跨部门合作这些方面有所提升。

在后来的讨论会上,我也说出了我的这些想法,其他人其实和我的意见也是相似的。

虽然K的老板级别高,但我也是个耿直girl,我的想法很简单,和我们组同级别的小朋友衡量,真的差太多。如果真的同意了,我觉得也是对那些真正能够达到标准的人的一种不公平。

再后来K没升职成,想走人,冲动提了离职(提了离职之后又和别的同事说后悔),后来我团队有位置,她表示想转岗过来,因为可以和其他国家同事合作,觉得这种工作经验是她所需要的,她会稳定做至少一年以上。

考虑了之后,我也欢迎,觉得或许过去没有人带,所以成长得慢,我相信自己能带好。但就在手续都办理得差不多时,K表示还是要离开。我没有劝,我觉得该说的也说过了。

后来从别人那里得知,她面试的另一家公司开出了比现在高不少的薪资,她觉得去那里能学到更多东西,原话是“在这里觉得自己这一年没学到什么东西”。

其实她再待一个季度,做出一些成绩,也差不多能升职了。而且两年换了第三份工作,简历有点花了,没有在一个职位上升过职,到下一家公司,别人也还是拿当刚工作一两年的新人,还是要进行低水平积累。

低水平积累的最大特点就是:看上去走马观花在不停学新东西,但其实都是新鲜感作祟,一直都在做打杂的工作,在一个纬度上跳来跳去,但你说要拔高一点,复杂一点,歇菜了。


之前在LinkedIn上看到一篇文章里的几段话,觉得非常对。所以我当时真的是希望K能够再做一两个亮眼的case,升一级,哪怕之后再选择离开的。


 


K的经历肯定不算特殊,因为微博热搜“你毕业第一份工作干了多久”,点赞高的回答平均都没超过一年。有个高赞回复居然是“八个月,我也是听能坚持。”

其实K算有很好的优势的,但截至到现在,似乎并没有开一个好头。站在局外人观察的角度,K的缺点是什么呢?

1. 做事冲动,易受他人影响,无法听取建议。
比如冲动提离职,之后又后悔,选择了转岗,又离去。职场大忌是这样摇摆不定,其实谁能不纠结呢?但最好把那些纠结放在心里,和家人朋友讨论,不要在职场上随意做这样的决定。

2. 容易的事情做得快,但没做好,对难的事情缺乏动力,做不到。指望老板、或者能力更强的人解决自己手上的问题。

之前K和我们合作,邮件有抄上我,我有时候会看看邮件,但我从来没搞明白过,觉得很混乱,重复沟通也比较多。直到K的继任者,发我同样的工作邮件的时候,我一下就看明白了,总结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难的事情,比如那个项目是个很好的机会,我相信她如果愿意做,老板会愿意帮助她完成,她也会完成自己能力的一次升级,而不是觉得“这一年没学到东西”。

3. 做事停留于表面工夫,没有解决问题或者做到更深。
自从我反馈合作这么久没有看到数据分析,就会隔三岔五地收到K发出来的报告,里面仅仅是表格和数字的堆砌。我回过邮件,问K,这么长时间,你观察到什么样的规律?是否能给出我们一些建议,帮助我们做得更好?K给了很表面的回答,因为不是我团队的,我也没好一直追问下去。

但后来K走了之后,我团队的同级小朋友Z和我说:当时看到那个邮件我还在想,如果要是我也这样发出一份报告,你肯定不会轻易放过我。肯定会刨根问底。

其实我自己都没意识到我这么严,但我能看到的是,Z一开始很痛苦绞尽脑汁想,看数,分析,到后来越来越好,发出来报告我都不用怎么回复,因为都涵盖了要点。分析生意的过程,一定是深挖几十米,而不是要表面的数字。

除了这个,Z还出过很多SOP,刚开始也是需要来回改,后来有了这样的意识,能很快辨别出工作中不太合理的部分,进而用更聪明的方法改进,提高效率。这样才是真正成长了。

4. 缺乏耐心,无法接受延迟满足。
这点很可惜,即使知道再付出一点努力,就可以升职,但K还是接受了眼前的,立刻能收到回报的选择(跳槽加薪),即使升职之后再跳槽对她长期发展更有利。

 


说这么多,我个人给K们的一些建议就是:

1. 警惕表面的“学习”和做事。
前面已经说很多了,做事之前还是要思考做事方法,提高表达的有效度和精准度。比如K的继任者,就是站在了收件人的角度去重新组织了信息。

2. 参考职场前辈的一些建议,他们比你看得更全面
可以不偏听偏信,但多聊一聊,会有不同的收获。

3. 每个阶段给自己定一个职业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技能树
比如说K,第一年可以是主导一个项目并取得一定成绩;如果转岗之后的第二年可以是做到流程上的优化,积累跨国项目经验;

4. 减少短期的逐利情况(低水平积累)

如果不是经济状况困难,尽量做稍微长期一些的选择。最近在看商业案例,喜茶的发展,一步步充满了克制,人在职场中也是一样,做对长期发展有利的选择,这样到后面,对的概率和胜算就更大。


 


其实我很能理解K,年纪小,想多看看不同的世界,想尽可能地学习新东西,掌握新技能。但职场生涯其实就是由无数件事情一件一件堆积起来的。


每个项目、每件事,就好像是一块石头,你要把它们推上山坡,可能一开始你推的是个小石块,你也只能处理这么多。


渐渐地,你也在过去的积累中变得更加强壮,过去的至暗时刻让你生长出了更多的肌肉,能够推动越来越大的石块。


没有人能够一上来就能推动大的石块,但如果总换坡道推同样大小的石块,是无法获得真正的成长的。因为真正的成长,都伴随着痛苦。


希望K有一天能够明白。

本文出自 Stacy职场记,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0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