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日本人都是处女座

作者:Stacy 分类: 自我提升 发布于:2016-3-23 19:31 ė1896次浏览 60条评论

上周去休假,休假回来就病倒了,不停打喷嚏,上吐下泻,同事朋友都开玩笑,回来这大雾霾天不习惯,水土不服啦。早春乍暖还寒,大家要多穿点注意保暖才好。


这 次去日本玩儿来着,路上看了两本关于日本的书,《菊与刀》和《暧昧的日本人》,前者是上世纪中期美国著名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通过史料以及访谈在美的日本 人写就的,虽然没有亲自在日本长期生活的经历,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把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性格解释得相当到位。第二本是前几年中国学者参考了《菊与 刀》,结合自己旅日经历写就的,加入了更多和中国文化的对比。


这 两本书一本是从美国人的角度看日本,另一本是从中国人的角度看日本,两本对照交叉着看,还挺有意思的,不仅接触日本文化,对美国中国的文化和思维方式都有 一些新的理解。想起来以前和朋友聊过,宗教中的一些特定词语是难以直接翻译的,但是如果从不同语言入手的话,各种语言的翻译版本之间参考相对来说就能构架 定义,从而形成意思的内在稳定性。也许几本书之间互相交叉阅读参考,意义大致也相同吧。(写个游记还要装文化人,服了)


扯远了。主要想写一写在日本期间被打动的一些细节,初到日本的印象就是非常干净,无论是公共场所,景点,还是乡间小路,都清清爽爽明亮整洁。过了几天才发现,这种环境无不和日本人关注细节的性格有关。细思极恐。


随便列举一些被打动到的细节吧。




1. 高跟鞋设计。

买鞋子的时候,看到一双看起来很普通的蝴蝶结高跟鞋,价位两百多。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朋友拿起来准备试,才发现别有心机。


鞋面的蝴蝶结做成了可拆卸的,保留的话是一双很优雅适合约会的高跟鞋,拆了就是基本款高跟鞋,适合职场更正式一点的场合。


鞋子后跟的部分直接加上了颗粒的防滑贴,这样走起来能跟脚,不需要自己再辛苦动手贴上。高跟鞋自带气垫就不用说了,踩上觉得无比稳,柔软舒适。


两个败家娘们边感慨边试了好多双鞋(当然也没少败),要是国内的高跟鞋也都能做到这样该多好,就不用费那么多劲儿人肉背回去了。


2. 宾馆浴室镜子。

我们前后住了两家宾馆,一家便宜一点,另一家稍贵。提到这个是因为发现,无论价格差异如何,在细节的处理上,两家是没有差别的。


洗完澡照镜子的时候,发现镜子中间的部分是没有粘上水蒸气的,应该是保洁阿姨在清理镜子的时候,在中间的部分涂过肥皂水之类的,这样即使有水蒸气,也不用自己动手擦镜子。


3. 拉面的菜单。

去排队吃大名鼎鼎的一兰拉面的时候,服务员递过来菜单,上面密密麻麻标注诸如汤的浓度、油腻度、酱汁、面的软硬程度供勾选,选项有普通,浓郁之类的就算了,居然还有1/2倍,2倍,葱的话问是葱白还是青葱。


开始觉得估计就是个噱头吧,真的能分得这么细吗?第二次又跑去另外一家分店吃,故意选了和第一次不同的选项,口感真的是有差别,包括面条的软硬度都是。(我这种味觉迟钝的人能吃出来区别是因为第一次选了普通的,面条觉得有点偏硬,后来选了最软的,确实是有差别的。)


想起来北京同样的麻辣香锅店,不同分店差别那么大,有的偏咸有的偏辣。我们总为中餐开脱说中餐不像汉堡薯条一样可以量化操作,但同样是拉面,不同分店的味道真的是没差。


筷子纸套上,是缩小版的菜单,可以随时用这个纸套补点餐。每一个细节都得到充分利用。


4. 摩天轮上的细节图片。

坐摩天轮的时候,看到四面的玻璃上,都有建筑指示图,标明了从这个方向看过去的各个建筑分别是什么,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真心给跪了,想到要写这样一篇文章。


5. 地铁把手。

坐地铁时发现站立的吊环把手是有高有低错开的,方便不同身高的人。


6. 火车座位的活动靠背。

坐火车时发现座位上的靠背是可以活动的,可以把靠背推到另外一边去,前后两排两座的位置就可以变为两排相对而坐,人多一起出行的话可以方便聊天儿。


7. 买包包的塑料袋。

有天下雨去买包,买了临走发现纸袋外面被单独包上了一层透明塑料袋防雨用,比直接给个塑料袋让人觉得贴心。


有人看到这里肯定会说,那么蠢,直接用塑料袋装不就好了。其实想想,有时候就是我们这种自以为是的小聪明,让我们活得越来越糙。见到美好的事物第一反应不是要学习这种精神,反而嗤之以鼻寻求捷径。


8. 夹垃圾。

有天早上出门比较早,看到路边有人在清洁道路上的垃圾,衣服上套着统一的背心,戴着白手套,拿着夹子和塑料袋,一点一点地捡起地上细小的垃圾,哪怕是根牙签。


开始以为是清洁工人,后来发现有不少年轻人,仔细看了看应该是附近公司的职员,可能是公司组织在上班前出来清洁街道,顺便当散散步锻炼了。




想 起来以前听说过很多在法国的日本人自发成立了类似环保协会的组织,经常定期在巴黎街头捡垃圾,还发各种传单呼吁人们维护公共环境整洁。起因是很多初次去巴 黎的日本人都会被巴黎街头的脏乱差shock住,甚至会产生一些类似于抑郁症这样的心理疾病……所以一堆日本人在巴黎街头捡垃圾清理街道……


出发前看了一本关于奢侈品的书,书中在讲奢侈品历史的时候,提到日本人很大程度上帮助塑造了奢侈品行业,因为他们对于细节的讲究简直是令人发指,而奢侈品行业就是关乎细节,从材料做工,到店铺陈设,甚至光线等等。


书中举了个例子,一位日本客户有天要求退一条裙子,说“裙子有问题”,店员一看,有一处线头。后来同样的裙子分别被拿给法国客人和美国客人试穿,法国人看到了线头,说“没关系,我可以剪掉它”;美国人很高兴地穿上了裙子,没有注意到线头。


姑且不论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但很多时候,我们的某种沾沾自喜的小聪明,某种大国心态瞧不上这些小家子气的作风,是不是会导致越来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从而活得越来越糙?


所有人都在说,现在国人狂扫各种奢侈品的时候像极了上世纪的日本人,但我们能够像他们一样,能够关注细节到影响一个行业么?


不要说日本了,放至世界,当年乔布斯对于苹果门店的陈设,要求桌子地板之类的材料也是极其严格,异曲同工。成功者都是相似的。


这次旅行回来,最大的收获就是,精致,精致,精致。不要粗糙地活着。

本文出自 Stacy职场记,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

Ɣ回顶部